是說最近臉書很盛行(應該是有好一段時間了吧),所以下午在過濾Email的時候就點了其中一個邀請上去也申請了帳號。眼見著一大片的名單,有好多人是用本名註冊的,可是可能有些人都只是在網路上認識的,就算秀出了照片,我都看得滿頭問號(你大爺哪位啊?)。我也是用本名上去註冊的說,所以相對的,很多人可能也想問我妳哪位啊......。這是其一。再來就是落落長的個人資料,包括以前的學經歷等等,儼然是一份完整的resume,剛好前天才把史蒂芬‧貝的《當我們變成一堆數字》看完,對於隱私這部份還在有所躊躇的時候,我的手就自動幫我略過略過略過完成了。
接著稍微掃過一下名單後就火速下線了。真真是落荒而逃。我還是乖乖的做我的原始人就好了。偶爾上上msn、收發email,最多加上寫網誌跟逛PTT就是我的極限了。真佩服那些什麼都攤在別人面前的人吶。
順便稍微介紹一下史蒂芬‧貝的《當我們變成一堆數字》這本書吧。遠流出版,ISBN 9573264595。
它並不是一本小說,而是可以分類到財經商業類的書籍。這類書原本就不是我的菜,常常會啃到一半就吞不下去。不過書裡沒有什麼艱深的專業用語,作者所舉的例子都是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種種行為,所以才會嚇得我一上去臉書就落荒而逃啊。
另外一個心裡的聲音是:即便FaceBook幫我們分類過後找到以往失聯已久的同學、朋友、同事等等,那種驚喜應該只有在那一瞬間吧?接下來會不會因為這個程式而有後續連繫,還是要看個人的行為而定。畢竟久未聯繫,生活圈必定不同,話題也不一定能有交集。總的來說還是為企業提供了你個人完整的資訊。或是上線時玩玩遊戲、報告近況的自言自語。
這麼說或許有點陰暗,不過就是我的感覺。
吶,說到底我還是註冊了,不過跟msn一樣,不要妄想會在上面「即時的」找到我啊。